欢迎访问泉州市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官网!
文章详情

【喜报】又三项省级获奖!丰泽区科学教师执教课例获评福建省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80
发表时间:2023-11-17 10:28

近日,由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征集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名单公示,丰泽区选送的三节课例经区、市教育局层层推荐,参加2023年福建省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均获评“优秀案例”。

图片

优秀案例《御风而行—自制风向风速仪

图片

图片

图片

   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巫美芳老师和、陈小蓉老师共同执教了《御风而行—自制风向风速仪》。两位老师巧妙地设计了“气象站观测风的情境”“了解观测风向和风力的科学仪器”、“设计制作简易风向风速仪”“测试优化风向风速仪”“新研发的科技观测仪器”等五部分内容。从生活情境出发确定需求,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个能够指示风向、测量风速、结构稳固的风向风速仪。课堂上,两位老师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任务、材料选择、设计图纸、制作和测试自制风向风速仪,引导学生们像工程师一样经历工程的设计、制作、测试、优化过程。通过制作及不断优化整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高阶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优秀案例《身体的“总指挥”

图片

图片

   丰泽区实验小学许丽玲老师执教了《身体的“总指挥”》。本实践活动案例渗透体现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概念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跨学科概念,同时注重发展学生模型建构与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能力。教学活动包含了解脑的功能、认识脑的结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三个探索环节,最后升华保护脑及科学用脑的健康责任意识。

优秀案例《非遗走马灯》

图片

图片

图片

   丰泽区实验小学柳亚清老师、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苏巧玲老师共同执教了《非遗走马灯》。本案例设计基于“结构与功能”的跨学科概念,从“工程”角度引出项目任务,明确要求,设计论证,渗透技巧,并测试物化作品可行性。本课凸显了STEM主题的科学实践活动案例五大元素。第一:文化元素,非遗走马灯让学生有自豪亲切感,充满意义;第二:STEM元素,体现了科学、技术和数学学科的融合;第三:信息技术元素,利用计算机与智能技术辅助教学;第四:评价元素,呈现评价量表为学习导航;第五:板书设计元素,板书的设计,精巧地呈现了完整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自2021年开始面向全省征集评选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优秀案例。我区连续三年精选课例参加评选活动,目前共有13位教师执教15课时的7个教学案例获评省级“优秀案例”奖,获奖人次数量在全市范围内名列前茅。“独行快 众行远”,丰泽区小学科学在正高级、特级教师科学教研员张彩琴老师的引领下,常年致力于深度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开展常态化名师团队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大家共同研讨,彼此交流,共享智慧,切实保障了丰泽区科学教育教学质量。

   丰泽区小学科学教研团队也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课标理念,明晰科学学科育人价值,引领教师整体素质向纵深发展,促进我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图文:许丽玲   苏巧玲


编辑:伍奕虹


初审:陈晓云


终审:庄松辉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