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面”重“点”,集“思”广“义”—2018年中考政治学科视导工作总结267
发表时间:2018-05-07 03:27 根据区教研室工作安排,开学初至今,中考政治学科中心指导组对各中学初三年政治学科备考情况开展视导工作。通过随堂听课,同课异构,与教师、学生座谈交流,查阅教师授课教案等方式,对我区各中学初中毕业班政治学科复习备考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从教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线教师辛勤与敬业,看到了好的教学管理方法对教学工作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随着考试形式的改变发生着新的变化。成绩与问题共存: 一、成绩:各校九年级复习备考工作安排都较早。从各备课组备考计划上来看备考思路清晰,措施得当。学情分析比较具体,能从班级到学科,对优秀生、边缘生、学困生进行分析,对学困生的辅导落实到班级、学科教师,培优转差有策略、有方法、有目标,如:东海中学、九中。剑影等;重视教师备课,如:东海中学、北峰中学学校领导参与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研究常态化;单元复习课课堂实效性相对较高,一般采用课前预习知识清单——概括单元知识网络——同步检测——典型精讲,变式拓展——达标检测或者课前知识点预习——基础知识尝试检测——概括单元知识网络——典型尝试,精讲点拨——达标检测的形式。 ![]() 二、问题:共性的问题是复习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对教材例题、习题的筛选。即使筛选也是就题论题,不挖掘其功能;“以讲代练”,学生缺少尝试的过程。学困生管理不够到位,优秀生得不到策略性地培养。从学生所做的练习册、作业、试卷来看:一部分学生书写乱,答题不规范,学生有惰性、随意、粗心现象。部分学校存在的其他问题: 1、一部分教师学科复习计划线条太粗,缺少对“学情、考点多少、单元所占分值、教材内容”的整体考虑来定时间、定课时、定内容,任课老师各自为战。中考备考研究不到位。小部分教师备课缺少针对性、层次性。 2、单元复习课模式单一,缺少实效性。 一是以串讲知识点,面面俱到。课堂“平均用力”,且尚未从“开卷考”复习模式转换为“闭卷考”复习模式。 二是重模仿与记忆,轻能力形成。主要表现在:反复强调重点、难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不做深入的理解、分析、归纳。就例题讲例题,不拓展,不变式,不做规律性总结,不做标准化示范。 三、建议与措施 中考政治学科中心指导组的老师们针对视导工作中各校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个可行性建议: 1、备课组长牵头,定课时,定主备教师,分工合作,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每周的集体备课,要有领导参加。集体备课要形成通案,有电子稿,打印出来。具体个案补充落实到课堂。 2、强化课堂实效性,理清备课思路。备课时做到:通过课标对知识点的表述的研究,中考命题说明对比研究,17年中考试题的对比研究,把握重要考点,试题的题型和难度。 3、落实课堂培优转差。策略性的磨练尖子生,设置学困生的要求底线。 4、对以教辅、现成中考资料为主要学习工具的教师要严格把关,防止无针对性布置习题和“甩片子”现象。学生做的题教师必须先做。 5、对学生要严格训练,减少失误。 一是要求学生会做的题,必须亲自做,杜绝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二是要求学生做什么题,都尽可能用学科术语或符合学科规范的步骤去解,形成完整严谨的答题步骤,不搞跳跃式的随意发挥。 三是防止学生发生笔误或审题错误。 ![]() 2018.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