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块也能做出大文章 ----“数学好玩”系列研训活动(五)、(六)36
发表时间:2016-11-11 20:30 “数学好玩”系列研训活动(2013----2016年)
“数学好玩”活动(五)和活动(六)是对前面一系列活动做进一步的总结和提升。我们已经举办了“数学好玩”板块的课件、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课例分析评优活动,所有课件和部分优秀论文、课例分析上传到进修网站供老师们学习研究;所有教学设计电子稿也上传到进修网站供老师们下载使用;教学设计纸质汇编已经分发到我区所有小学;部分优秀作品将陆续被推荐发表在《丰泽教研》上。 做完这个“数学好玩”系列研训活动后,我最大的感悟与收获是: 小板块也能做出大文章 。 感动: 首先是感动,我们丰泽区目前有小学数学教师480人左右,6场活动有上千人次参加,从这个数据来看,说明这个系列活动的参与面很大,参与度很深。 另一方面是,6场活动积累了大量教学教研素材,形成了完整的资源库(有课堂录像光盘、课件光盘、教学设计汇编、教学设计电子稿、教学论文和教学课例分析等作品),虽然这些材料还不那么完美,还有很多不足,但我相信,随着今后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材料将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也相信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师服务。 特别让人欣慰的是,通过我们全区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区本教研”之路。“区本教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研主题的来源-------土生土长 深入课堂,在教学一线上发现问题→调研并进行归因分析→初步形成教研活动思路→论证教研活动的可行性及价值→确定教研活动主题。 (二)、活动的内容及形式------ 一心一意 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多场次多角度层层深入的系列研训活动,以研带训,以训促研,研训结合。每个主题的前一两场活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公开课+理论讲座”的模式展开,并且公开课和讲座都必须围绕同一个活动主题。 (三)、活动的展开与推进------群策群力 系列活动的前一两场,先由教研实力较强的重点校比如实小类学校承办,再逐步向次中心、郊区基层学校辐射。 感悟: (一)形成研究特色 “数学好玩”等小板块系列研训活动的开展,就是希望能在数学大课题中“玩”好一个小板块,从而引发对新教材、教法的崭新思考,形成全区教研的优势和特色。这种立足于解决本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的“区本教研”,深受老师们的认同和喜爱。 (二)打造教研团队 我们小数组在一定时期选择合适本地、有价值的一个问题作为研究项目,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师资培训和教学研讨,各基层学校的团队教研氛围日渐浓厚,教研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形成了团队教研的一种文化。这里的“团队”,不仅指同一个学校的、或是同一个学区的,同时也是指跨学区以及办学共同体成员校之间的教师团队。 (三) 成就专业人才 全区开展的“数学好玩”系列研训活动,是围绕一个主题多场次多角度深度研究层层递进的“区本教研”,不但让一个个幕后的教研团队抱团成长,也让全区的小学数学教研质量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更成就了一批执教老师专业成长。三年来,我区教师在参加各种赛课或研讨课经常选用“数学好玩”板块内容参赛并取得不俗的成绩,如李芳芳老师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观摩研讨会,获得专家刘延革老师的高度评价,省教育厅网站以头条新闻形式进行过报道;最近两届市“教坛新秀“和“优质课”评比,我区参赛老师均以“数学好玩”课题荣获市级比赛一等奖。 老师们在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理论研究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升。在2014年举行的市级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评比中,我区参赛的4篇“数学好玩”作品,荣获三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其中何蓉玲老师获得一等奖的第一名,是我区教师在市级学科比赛中首次获得第一名;另有多名老师在市、区级研讨会上做专题讲座获得好评;此外,有几十篇“数学好玩”文章发表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刊物上。 在总结“数学好玩”专题研训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2015年开始“区本教研”选择“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进行研究,我们侧重从老师们在本版块内容的教学中所面临的 “薄弱点”“困惑点”和“新增点”等视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目前,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数组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场专题研训活动。今后,小数组将用5年的时间对剩余的两个板块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研究经验。这样,通过我们一个板块一个板块有计划有组织多场次多角度层层递进的深度研究,相信我们的老师对小学阶段12册数学教材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也相信我们的研训活动能促进老师们深入解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