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联动 促进科学核心素养发展——丰泽区开展小学科学协同教研暨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中期研讨活动15
发表时间:2024-12-17 15:42 为了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建立高校与小学联动机制,形成“大科学教育”新格局。12月11日丰泽区“小学~大学”协同教研(科学)”暨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研究》中期研讨活动在泉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顺利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泉州师范学院黄晓冬教授、泉州市教育科学院叶晋昆老师、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彩琴老师、课题组成员、区各校科学老师及泉州师范学院2022级小学教育的学生。 本次研讨课由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陈小蓉和泉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李洁两位老师执教五年级《让爱不流浪—自制猫窝》的第二和第三课时。本次课例是基于低年级学习《做大自然的孩子》、“材料”单元,中年级“动物的家”到高年级“热”单元的学习内容,结合技术与工程而设计的一堂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的项目式学习的科学实践活动课。 课堂展示环节,陈小蓉老师以流浪动物救助中心的招募任务为切入点,在第一节课设计及制作猫窝初胚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任务:完善猫窝功能制作。陈老师以“工程”角度带领学生们从材料选择和制作技巧去分析交流,给予猫窝更多实用功能——稳固、防水、保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紧接着,在测试优化环节,李洁老师指导各组“质检团”们进行讨论并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对各组作品进行标准化的测试和评价。孩子们通过分析和比较测试的结果,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跨学科概念。 本次综合性、项目化的深度学习,不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系统性思维,还传递关爱弱小生命的理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苏巧玲老师就省级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十”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研究》作中期汇报。 在研讨环节,泉州师范学院黄晓冬教授对授课老师给予高度肯定,他从四个:“心”、“新”、“辛”、“欣”和“六个特性”来剖析两节课,并给出专业的指导建议,使在场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每一次交流都是一场寻找真知的修行,每一次研讨都只为凝聚更好的教育力量。课题组通过持续性、沉浸式教研活动,有效激发了老师们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实践观摩、反思研讨、理论学习等互动方式,互学共进,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 图文:张彩琴 编辑:伍奕虹 初审:陈晓云 终审:庄松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