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泉州市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官网!
文章详情

课堂观摩提供研讨案例,命题讲座提升教师素养——丰泽区2018年秋季七年级第三次课堂教学观摩暨学期检测试题编制研讨活动侧记

54
发表时间:2018-12-21 11:09
课堂观摩提供研讨案例,命题讲座提升教师素养——丰泽区2018年秋季七年级第三次课堂教学观摩暨学期检测试题编制研讨活动侧记
为推进义务教育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学科课堂教学,做好学期检测试题编制工作,2018年12月18日上午8:40至11:00,我校在泉州九中开展丰泽区2018年秋季七年级第三次课堂教学观摩暨学期检测试题编制研讨活动,区属中学十几个七年级历史教师参加了活动。
首先,老师们在综合楼一楼C一9班教室观摩了秦丽璇老师教授义务教育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后,老师们转移到柳文拐大楼八楼小会议室进行观摩课评议。黄和义老师主持本次观摩课评议活动。
观摩课的研讨评议开始后,黄和义老师请每所学校教师各自推选一位代表发言,言简意赅。老师们分别进行评议。黄和义老师进行总结发言,黄老师充分肯定了秦丽璇老师的教学素养,然后分析课堂比较冷清的原因,关键就是没有让学生动起来,依然主要是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能够充分体现出来。我们必须努力把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把学堂变为思维场,做到教、学、考三位一体。我们很多老师都明白这些理论,但是大部分无法做到,关键就是观念还没有充分的转变。我们没有充分地相信学生,没有充分的相信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好,所以经常不放心,还是主要依靠老师的讲授。而这方面已经有成功的经验了。然后,黄老师以聚龙外国语学校每节课讲授不得十五分钟的成功经验以及自己的“自主问题竞赛方式”的教学实践为例,希望老师们一定要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努力做到教、学、考三位一体。
这些都是理论的东西,说起来容易,可能做起来难。我们具体以秦丽璇老师这一节观摩课为例,说一说如何做到教、学、考三位一体,如何把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把学堂变为思维场。
首先,学习第一个纲目“淝水之战”,老师在板书上罗列了淝水之战的各个历史要素,包括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以及相关成语,实际上可以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看书一起说,一起做,在教师板书中,请学生一起边说边记下来就可以,老师不必做过多的解释。然后对于淝水之战东晋胜利前秦失败的原因,可以请学生阅读P94页的“相关史事”,概括淝水之战东晋胜利前秦失败的原因。之后老师再点拨补充。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目,背景材料的各个要素仍然可以请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后一起说出来,教师边板书边请学生进行记忆。然后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学习,可请学生阅读P94-95页交界的那一个自然段,概括改革的内容,并说明原因与影响。邀请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然后展示老师的课件里的材料,引导拓展学生思维。学习第三个纲目“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时候,可以先请学生阅读P95页第2.第3自然段,概括民族交融的表现。邀请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老师再进行点拨,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政治制度、民族心理等。最后,可以请学生阅读P96页第一段,说明民族交融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老师不仅讲的比较少,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改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通过几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进行回答,推动学生思维,变学堂为思维场。同时,这些问题的呈现方式与中考的试题形式一样,提问方式一样,实现无缝对接,真正做到教、学、考三位一体。
观摩课的研讨评议结束以后,进行了学期检测试题编制研讨活动,包括八年级的老师也一起到达参加了,总共有二十多人。试题编制研讨活动主要由黄和义老师做了《新中考背景下的试题编制》的讲座,原来争取30多分钟结束,大约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且还是非常的简洁,过后与几个老师交流,都觉得受益匪浅。
学期检测试题编制研讨活动结束以后,七年级的老师离场,八年级的老师继续进行八年级的“同课异构”的集体备课活动。
2018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