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一教学策略与建议97
发表时间:2022-04-21 10:29 新初一教学策略与建议 黄和义 一.新初一教学策略 1.认真研读教材,重新设计教学。 重新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制作新教学课件,决不可把旧课件与教案随便拿来就用,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不仅不能体现新教材的精神,而且经常会出现错误,牛头不对马嘴。 2.树立双课标意识。 老师要有课标意识,也要让学生了解课标,使得学生树立课标意识。课标是教学永远的指挥棒。 我们知道,课标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实施建议四个部分。有些老师由于没有认真解读课标,直接把课标等同于内容标准,有的甚至心中没课标,没有内容标准,这样是很危险的,教学将迷失方向,产生偏差,影响教学效果。 3.渗透新教材的精神于教学之中。 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坚持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学的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感的培育。 4.落实“五有”要求。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腹中有材料;手中有方法;课后有反思。 5.努力因材施教,尽量因材施导。 因材施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不仅要更新理念,还必须花很多心血时间。任何职业,都可能有职业倦怠,作为老师,更容易产生。为了克服职业倦怠,必须努力减少功利心,培育自己的教育情怀,这样在更新理念的前提下,才可能愿意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去因材施教,甚至是因材施导。 6.创设教学情景,多让学生说与做。 所谓“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做一遍”。作为老师,让学生多说多做是永远不变的话题。这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等师生互动、课堂小测与练习、生生互教以及互评作业等方式进行。这些,只要老师们愿意动脑筋,一定可以找出很多创新的方式,找出一套符合自己特长、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 7.学会记忆的方法。 记忆听课;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抓关键词记忆;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理解记忆学习;自主整理知识;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二.新初一历史教学建议 1.追求教学有效性。 了解所在班级的学情,熟悉学生名字;放慢教学进度,加大学法指导;增加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参与学习的时间;面向中下学生实施教学;多走进学生中间指导与检查、每一节课多关注后三排学生、适当调板。 2.教材处理方式。 以前照本宣科,原因→表现→结果(影响、作用) 现在教材处理:必须跟着考试走! 应引导学生: 概况(表现)→推理→原因、背景 概况(表现)→推理→结果(影响、作用) 概况(表现)→推理、分析→怎么样(说明、表明)(历史解释能力) 3.教学方法上的改进。 学生限定时间,当堂记忆课本关键内容——基础知识过关:学科主干知识。 历史学科素养的渗透教学 4.每一节课前5分钟小测上一节课内容,并及时讲评反馈。 5.研究课标要求,精确教学。 教师能有效突出重点,明确讲与不讲的内容,给学生的学习让出时间。明确本课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并采用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实现突破,如时空观念。 6.教学用足、用新教材。 把教材(大字、小字、课间与课后问题)内容当做教学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速度与习惯,以及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落实学科基础——知识、能力、方法、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用足教材: 比如:运用教材史实阐述、识记;比如:运用教材历史结论与观点,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7.用足综合探究课。 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论证问题,以及解释历史的能力培养。 8.教学应注意两个严格限制。 (1)PPT控制在12张以内;(2)课外材料不进入课堂。 9.加大对学生笔记的指导和检查。 (1)提倡在课本上做相应的笔记,并及时检查全体学生的课本笔记状况; (2)展示好的学生课本笔记,起示范引领作用。 10.第一节课开始,布置每一位学生应准备课堂训练书写本一本,并督促学生书写(小测、课间课堂练习书写用,笔记做在课本上。)
上一篇评课的三种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