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泉州市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官网!
文章详情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163
发表时间:2022-04-24 09:38作者:林蓉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设计人:泉州市第九中学   林蓉蓉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83%来自视觉。视觉信息可以直接、形象地反馈到学生的大脑里,并逐渐形成他们的自己的图像语言。因此本课将历史图片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呈现形式。

教学背景分析

(一)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第四课。中国古代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区分南方和北方。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是我国传统的经济重心。两宋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重要节点。那么全国经济重心是怎样南移的?两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那些突出性的成就?这些成就与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有什么关系?本课将围绕以上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二) 学生情况分析

1、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但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本课以历史图片及历史地图形象教学,易激发学习兴趣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从知识储备上来看,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发展,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移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通过本册盛唐气象的学习,知道经济发展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三方面来分析的方法。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 总体目标: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能通过观察史料研读和分析数据说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能通过观察历史图片和地图,结合研读文字史料,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素养目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4. 能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史料研读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5. 能通过历史图片了解古代泉州作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的辉煌,激发学生复兴泉州港、复兴中华民族的强烈意识。(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二)教学难点

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地图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二)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图片教学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解释“经济重心”这一概念

2回顾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和书本P46页,完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图。

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两宋时期南北方赋税收入对比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史料研读能力

一、农业的

发展

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内容,完成农业发展概况表。(限时3分钟)

2、展示学生成果并点评。

3、结合课件对本目要点进行梳理。

自主学习宋代经济之农业发展的表现。

培养学生从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史料及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手工业的兴盛

1、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内容,完成手工业发展概况表。(限时3分钟)

2、展示学生成果并点评。

3、结合课件对本目要点进行梳理。

4、补充介绍福建有代表性的瓷窑:泉州的磁灶窑、德化窑,南平建阳的建窑。

自主学习宋代经济之手工业兴盛的表现。

1、培养学生从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史料及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2、通过补充介绍部分,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从而达到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落地。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内容,完成商贸繁荣概况表。(限时4分钟)

2、展示学生成果并点评。

3、结合课件对本目要点进行梳理。

4、补充介绍文化多元的古泉州港。

自主学习宋代经济之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

1、培养学生从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史料及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2、通过补充介绍部分,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复兴泉州港、复兴中华民族的强烈意识,从而达到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落地。

四、经济重心南移

1、展示地图和表格

2、展示材料

材料一:五代之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材料二:《西汉、唐朝、南宋南北方人口、户数对比表》   

材料三: 课本P42相关史事: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整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续保水分和抵御灾害的作用。

材料四:真宗深念稼穑(农业生产),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

1、通过表格对照地图,得出宋代经济发展促成了经济重心最终在南宋南移完成的结论。

2、结合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启示。

1、照应导入,理解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史料研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课堂小结

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北方战乱频繁和大量人口的南迁,导致北方经济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作业布置

完成《复习与提高》第9课内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