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基地校】课题促发展 研究伴成长——2023年丰泽区中小学信息技术(科技)学科教研基地校专项课题研讨活动26
发表时间:2023-12-20 10:10 为了进一步落实《丰泽区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公布2022年泉州市丰泽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立项结果的KY.COM》等文件要求,深入了解2023年丰泽区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育教学基地校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情况及具体需求,提高各基地校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带动全区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研质量不断提升,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近日,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区东星实验小学举办了丰泽区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研基地校专项课题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科技)学科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新技术环境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互联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减负增效”策略探究与实践》、《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融合式课堂实践研究》四个课题的前阶段工作进行研讨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 首先,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信息技术教研员吕伟明老师提出,本次基地校课题研究总的目标是为了构建高效课堂。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尤其是技术支持下的优化研究来减少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提升课堂效率,以期“事半功倍”;并且研究如何关注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接着,四个课题的主持人及核心成员和参会教师就课题组研讨的情况进行的汇报和研讨。 东星实验小学的叶鹏副校长阐述了课题《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融合式课堂实践研究》的基本概况、研究工作进展过程、已完成阶段性成果及影响、课题硏究过程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计划。叶老师提出,该课题一开始就本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立足生活实际,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实现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良好融合引导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因此要针对研究中存在教师相关理论水平不足,学科融合不理想等问题加以调整和完善,加强学习,关注融合模式研究和归整,加大编程创客教室、机器人教室、3D打印教室等软硬件的建设力度,以期实现研究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城东中学的吴萍婷老师就课题《“互联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减负增效”策略探究与实践》的概念界定、课题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存在问题、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论述。吴老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如何构建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如何引导才能保证学生积极参与等问题提出了思考。而不断地思考也为下阶段工作计划指明方向,吴老师认为,围绕着新课标,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课堂教学平台,采用多样化的策略与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度理解所学内容,在讨论、质疑和交流中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 泉州市第九中学的曾志勇老师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分别从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过程设计、研究方法设计、保证措施、预期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下阶段研究计划等方面一一进行了阐述,他提出要细化核心素养培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针对研究中存在素养培育空泛化、形式化等问题,要强化素养培育的具体化,增强项目设计生活化的意识,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研究,加强学生学习的评价,以评促学,真正实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吕伟明老师对课题《双减背景下,新技术环境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开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下阶段研究计划等方面进行介绍,他提出针对前阶段研究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提高教学效率技术知识学习,要加强研究工作管理的规范化,要引导教师对提高教学效率的相关技术和策略的学习、领会和掌握,加大研讨结果的课堂实践和成果归整,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最后,吕伟明老师在大家研讨的基础进行总结: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并提议建立学习长效机制;二要及时对前阶段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和完善;三要进一步强化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研究要细化,更有针对地研究基于目前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现素养培育的落地;四是研究工作的管理要更加规范,尤其要注意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整理并且关注时效性。 图文:吕伟明 编辑:伍奕虹 初审:陈晓云 终审:庄松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