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学习,分享探讨——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课堂教学观摩暨第二次“同课异构”集体备课活动侧记
丰泽区2018年义务教育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课堂教学观摩暨第二次“同课异构”集体备课活动在4月10日举行。会议地点刺桐中学,共有来自区属各个中学的大部分七年级历史老师参加本次教研活动。
由于教研员黄和义老师到第九中学参加初三历史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本次初一年第二次“同课异构”活动委托刺桐中学邵信榕老师主持。
首先,刺桐中学的洪雅雅老师在刺桐中学教学楼三楼八班教室进行授课,课题是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授课结束后全体教师至综合楼一楼进行评课。观摩课评议结束后,剑影的张传俊老师也就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课,然后老师们进行评说。
整个评课气氛比较宽松。老师们大多认为:本节课从乡土历史出发,通过设计情景,“回到800年前的刺桐港去感受宋元科技文化、中外交通的成就与骄傲”,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采用导学案教学,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生本教学;注意培育学生时空观念、史论结合与唯物史观的历史素养,特别是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等问题意识与学科能力;通过讲练结合,教师点拨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掌握;同时,教师教态从容,语言具有感染力,增强了教学效果。只是,一些问题需要细化分析,更好地设置情境,时间安排也需要加强。张传俊老师课堂重难点突出,授课结合考点,课堂设计主要运用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回答,注重回归课本,笔记落实到位,运用练习题培养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讲练结合,材料经典,善于运用对比形式得出结论,但问题设置的量较大。评课期间,老师们就本学期课程容量、练习册《复习与提高》进行讨论,认为教材改编后容量比较大,许多课一节课无法完成讲授,有些题目与课本无法配套。
总体而言,按照先上课或说课后进行评课的顺序,本次说课评课的集体备课活动保证了效率和效果,让老师之间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和学习。
2018年4月10日
刺桐中学洪雅雅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