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泉州市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官网!
文章详情

点亮探究之光 乐享科学之美——丰泽区小学科学“送培送教”暨省级立项课题阶段研讨活动

62
发表时间:2023-03-09 10:10

为积极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在小学教学中的顺利实施,提升科学学业质量,有效发挥我区学科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学生科学素养,32日下午,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在泉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开展2022年秋季丰泽区小学科学“送培送教”暨省级立项课题《育人方式变革下小学科学STEM“读思达”教学范式研究》、省级课题《URS协同推进STEM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的模式建构与实践》阶段研讨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泉州师范学院黄晓冬教授、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彩琴老师、立项课题组成员、二附小全体科学老师及泉州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

课例示范

   本次研讨活动以STEM主题教学课例为载体,由丰泽区实验小学柳亚青老师、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苏巧玲老师和501班的孩子们为我们带来《会飞的空气——自制创意走马灯》。

图片

   课的开始,柳老师向学生展示了光影璀璨的“非遗”走马灯,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在认识走马灯的基本结构,了解科学原理的应用后,教师适时提出工程实践问题“做一盏会转动的走马灯”。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走马灯的转动、稳定性、安全性及人气值等问题进行分析,在经历头脑风暴、畅所欲言,孩子们的科学思维产生了活跃的碰撞。紧接着,在各小组对灯罩的高度、叶轮如何转动以及灯架如何固定等问题深入讨论后,再次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选取与探讨。整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评价量表中的标准去指导自己的设计,学生不断集思广益,互相提问、启发思考,逐步完善方案设计。最后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合理地绘制设计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完成了项目任务的设计。第二节课,苏老师细致地引导学生进行叶轮的制作:画—裁—折。对灯筒的制作及装饰上的技术难点适当地渗透技巧。在强调制作流程步骤的细节和注意事项后,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走马灯制作的过程,通过以记分的方式对每组的展示汇报、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热情高,创造欲望强,作品呈现各有千秋,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分析讨论中提出了优化策略,充分培养了学生分析、评估、创造的高阶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家引领

   在研讨环节,张彩琴老师表示,两位教师的授课都是基于“结构与功能”的跨学科概念,从“工程”角度引出项目任务,明确要求,设计论证,渗透技巧,并测试物化作品可行性,较完整地呈现了一堂STEM主题的教学案例。最后黄晓冬教授也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准的指导与点评,并提出本课凸显了五大元素:文化元素,非遗走马灯让学生有自豪亲切感,充满意义;STEM元素,体现科学、技术和数学的学科融合;信息技术元素,利用计算机与智能技术辅助教学;评价元素,呈现评价量表为学习导航;板书设计元素,精巧地呈现了完整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同时,黄教授也对该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教师对于课堂调控及复盘反思方面可再进一步加强。

图片

图片

   “谓有金石姿,教研细磨砺。”每一次的研讨活动,都获益匪浅,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会迸发出更为绚烂的思想之花。活动虽已结束,但小学科学探究之旅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一路学习,一路思考,不断挖掘实践,探究科学之美。

图片


图文:张彩琴
编辑:伍奕虹
审核:庄松辉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