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加法我们在行动——丰泽区“小学-大学”协同教研(科学)活动22
发表时间:2024-01-01 10:03 冬之美, 在于积蓄与勃发; 教之美, 在于钻研与提升。 为更好地推动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建立高校与小学联动机制,形成“大科学教育”新格局。12月20日,丰泽区““小学-大学”协同教研(科学)”暨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UGS协同推进STEM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的模式建构与实践路径”课题阶段研讨活动在泉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丰泽区进修学校张彩琴老师、丰泽区各校科学老师及2021级泉州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 本次研讨课由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东海校区)张佩佩和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苏巧玲两位老师分别带来四年级研讨课《探秘非遗油纸伞面(第一课时)》和《探秘非遗油纸伞面(第二课时)》。学生在二年级学过“神奇的纸”一课,知道添加材料能够改变纸的性能。本次研讨课就是基于此学情而设计的一堂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的项目式学习的科学实践活动课。 课堂展示环节张佩佩老师通过泉州的非遗文化——簪花导入,激起了学生们兴趣,提出任务——设计油纸伞面。接着张老师展示油纸伞,引导学生们观察它的结构。在探讨伞面材料的选择时,引领学生们在探究中感受伞面具备柔韧性和防水性两大功能。最后出示材料让学生们像设计师般自主设计油纸伞面。 这二节课,苏老师通过学生们汇报油纸伞面的设计方案,引导学生进行优化并顺势探讨糊纸及刷油技巧。小组在讨论分工后,相互配合,个个如匠人般细致地制作伞面。在展示交流环节,学生们自豪地介绍自己作品的寓意,赢得掌声连连,但苏老师不止于此,还让学生提出制作时的困惑并给出了改进的方向与建议。这不仅训练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苏老师通过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到非遗传承人的心声,也体会了传承非遗文化的不易与工匠精神的可贵,此环节彰显科学学科育人价值。 随后丰泽区泉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徐金武老师作《新课程背景下STEM课程教学策略——以“制作油纸伞面”为例》专题讲座。徐老师结合本次两节研讨课从“任务-设计-建造-检测-改进”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与剖析,为老师们今后开展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活动尾声,两位老师阐述了两节课的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与会老师和大学生们也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思考与想法。 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张彩琴老师重新梳理了两节研讨课的环节,充分肯定两位老师教学设计能力,并给出了专业的指导建议。在场的老师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深耕细研踏歌行,行稳致远共成长。“小学-大学”协同教研(科学)活动,是丰泽区在教育“双减”中实施科学教育加法一项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为丰泽区科学教师及师院21级学生们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与学习发展的平台,也为丰泽区科学教师学习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将继续秉持“资源共享、合作交流、携手共进”的理念,充分发挥团队智慧与力量,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奋进前行! 图文:张彩琴 编辑:伍奕虹 初审:陈晓云 终审:庄松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