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身在家中心相聚,我与孩子共成长 ——丰泽区小学科学微课制作团队103
发表时间:2020-04-10 11:37 ![]() ![]() 前言 ![]() ![]() 共建“云课堂” ![]() ![]()
![]() 微课制作者 ![]() 张彩琴 泉州市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科学教研员、高级教师、泉州师范学院兼职副教授、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陈伟光名师工作室及福建省首批叶彩红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福建省学科教学带头人、泉州市名师培养对象、泉州市骨干教师、丰泽区名师。 近十年,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6个,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课题研究6个,研究成果多次获“优秀”等级。执教公开课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科学优秀课评比一等奖、获“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设计制作微课获省首届微课评选一等奖。撰写20多篇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在全国、省、市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在《教育评论》《福建教育》《生活教育》等刊物发表。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多次应邀在“国培”省、市、县(区)科学培训班、研讨会、送培送教等活动中开设示范课、专题讲座获好评,指导50多位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比赛获佳绩。 曾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优秀辅导员奖、“福建教研网”网站建设积极分子、区优秀先进教育工作者、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 雷虹虹 ![]() 郑秀丽 ![]() 林丽华 ![]() 何秀晶 丰泽区实验小学潘山校区小学科学教师,丰泽区骨干教师,丰泽区优秀教师,丰泽区名师教研团队成员。曾获部级优课、泉州市优质课现场赛一等奖,多次荣获丰泽区优质课、实验说课、论文、岗位练兵等评选一等奖,有多篇论文发表于CN级、区级刊物。 作为一名老师,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天里,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架设“空中科学微课堂”,确保停课不停学,履行自己另一份的防疫责任! ![]() 陈育恒 泉州市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教师,丰泽区优秀教师,教坛新秀,区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获省科学案例二等奖,丰泽区教师技能比赛、实验说课、现场课一等奖,多篇论文和教学案例发表于CN级、区级刊物,座右铭:“言必信,行必果”。在微课方面起步晚,但连续奋战,认真对教材进行理解和梳理,并通过网上学习,掌握了录制的方式及技巧。愿倾尽所能,把最好的一面通过微课展现给孩子们。 ![]() 黄彩玲 泉州市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科学教师,曾获得泉州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制作市级一等奖;获得部级优课等。 教师主要职责还是在课堂,教好学生!在国家有困难,学生有需要的情况下,教师都应该想尽办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本次微课行动就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主动承担的! ![]() 柳亚清 丰泽区实验小学科学教师,丰泽区优秀教师,区教坛新秀,区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区教师技能大赛,区优质现场课一等奖。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不断地坚持学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作为一名老师,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天里,希望微课能够传递一份态度,一份坚持。 ![]() 许丽玲 丰泽区实验小学科学教师,区名师教研团队成员。曾参加市实验创新说课获一等奖,区级教学观摩课获一等奖,2019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例获部级优课。座右铭“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疫情期间认真制作微课,和学生一样停课不停学,共同进步。 ![]() 苏巧玲 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丰泽区骨干教师、泉州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区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获泉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岗位练兵竞赛二等奖,泉州市小学科学微课比赛一等奖,所授的课被评为部级、省级、市级优课。微课的制作是教师在对教材深入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微课的脚本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是整个微课制作的灵魂。除此之外,课件的制作、录屏软件的使用、视频的录制、音频的编辑都很考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控,除此之外,微课的制作还要有点美感。所以这次参与微课的制作,是收获良多,能不断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 陈小蓉 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科学教师,获丰泽区小学科学实验说课、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多次参加各级论文评选获奖。这次疫情期间微课制作活动,给宅在家的我一次尝试的机会。第一次正式制作微课,除了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外,学习录屏软件的使用、了解简单动画,同时观摩老师们的微课,我感受到了微课的灵活多样,将知识化静态为开元(中国),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身处现在信息共享的数字化时代,网络和课堂教学的融合让我有了深深的危机感,我想我们应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方式。 ![]() 巫美芳 ![]() 龚玲凤 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新入职科学教师,初入行,一切都在学习中。秉持“知识源于生活,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在疫情期间参与微课制作,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转化迁移到微课中,引导学生将生活与科学课堂融合在一起,理解生活中处处蕴含科学知识和应用。微课的制作不是简单的课件生成,需要借助更多的多媒体技术、规范的使用教学语言、严谨的教学设计。首次微课制作略有不足,更是激励着我要向前不断的学习,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 黄宗强 泉州市丰泽区群石实验小学科学教师,丰泽区科学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丰泽区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在丰泽区小学科学实验说课、课堂教学展示、教学论文及微课制作等活动中多次获奖。 微课制作是自我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不仅融合网络信息技术,还需对教材反复研究,微课便于学生学习,也提升了自身业务水平,是一次自我修炼的一种体验。从中也发现自身存在不足之处,今后还需努力与学习。 ![]() 钟喻娇 把握好重难点,如何使一节微课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更加生动有趣?这是她在制作过程中始终考虑的一个问题。通过前期大量视频的学习、资料的精心挑选和后期课件、脚本的反复修改、录制,一节完整的微课才最终呈现。用她的话说:“如果这堂微课能够帮到同学,那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 ![]() 撰文 | 张彩琴 编辑 | 雷虹虹 审核 | 杨小云 点在看,让更多看见。 |